2025年7月4-5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在南京召开。大会除了对2025ASCO年会精华研究进行点评和对CSCO评选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4》进行解读之外,更是邀请了国内肿瘤领军级专家,就领域当前的临床实践进行了重点评述。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受邀在本届BOC/BOA大会上就2025ASCO年会后肺癌领域临床实践的改变与思考展开详实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第一时间将周彩存教授报告精华整理成文,相信会为广大读者带来启示。
专家简介
周彩存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候任主席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学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 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 副理事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 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 副主任委员
2025ASCO年会后肺癌领域重要进展解读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早期肺癌治疗方面,目前有新辅助免疫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以及辅助靶向治疗等多种模式。其中,CHECKMATE 816临床研究显示,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三个周期作为新辅助治疗,与单纯新辅助化疗相比,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均有所改善,更为重要的是,五年OS率提升10%,达到65%。这一结果表明,三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化疗能够使三分之二的患者存活超过五年,这是在化疗时代和靶向治疗时代都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三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经足够有效。
目前,很多临床研究倾向于采用新辅助联合辅助免疫治疗的模式。CHECKMATE-816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对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五年EFS率基本在90%以上,五年OS率接近100%,这说明,对于可能达到pCR以及术前ctDNA完全清除的患者,可能无需再进行辅助治疗,如此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毒性反应,也给患者减轻了治疗负担。类似的结果也在其他临床研究中得到了确认,例如KEYNOTE-671研究采用四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化疗联合辅助免疫治疗,而得到的风险比(HR)与仅使用3个周期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的CheckMate-816研究类似。
在早期EGFR突变NSCLC新辅助治疗的探索上,ADAURA研究显示,更有效的新辅助治疗使患者能够完成手术并获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获益。而本次ASCO年会上公布的NeoADAURA研究则对比了新辅助靶向联合化疗(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奥希替尼单药)以及新辅助化疗三种方案。结果显示,三组主要研究终点主要病理缓解率(MPR)分别为26%、25%和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MPR并非理想的临床研究终点,该研究的EFS尚未成熟,NeoADAURA研究若想改变临床实践,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到EFS终点上有意义的差异。
此外,另一项重要的临床试验SWOG/NRG S1914研究探讨了SBRT联合免疫治疗与单纯SBRT治疗的对比。结果显示,加用免疫治疗并未给患者带来OS期的延长,其HR为1.02,反而增加了≥3级毒副反应的发生风险。这表明,SBRT仍是早期不可手术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无需额外加用免疫治疗。
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临床上已有充足的靶向药物可供选择,包括多款三代EGFR-TKI以及针对ALK靶点多代药物。同时,耐药机制也逐渐被阐明。2025年CSCO指南推荐了基于明确耐药机制的标准靶向治疗方案,以及针对耐药机制不明或泛耐药人群的非选择性治疗策略。
在2025年ASCO年会上,多项重要研究结果公布,为晚期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SACHI研究针对EGFR靶向治疗失败后出现MET扩增的患者,采用MET抑制剂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的双靶方案与标准化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双靶方案显著延长了意向治疗(ITT)人群的PFS期,为8.2个月对比4.5个月,并提高了缓解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1/2代EGFR-TKI经治患者中,双靶方案带来的PFS期更长,为9.8个月,但3代EGFR-TKI经治亚组人群的PFS期打了“折扣”,为6.9个月。此外,OS数据仍在随访更新中,期待看到OS期的延长,给患者带来真正的获益。
抗体偶联药物(ADC)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通过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以及旁观者效应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在NSCLC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目前,针对不同靶点的ADC药物正在积极开发中,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在2025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HERTHENA-Lung02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3期临床研究,对比了HER3 ADC与标准化疗在接受过三代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HER3 ADC组的中位PFS期延长了14天,尽管取得了统计学差异,但这一获益幅度对于患者的临床意义有限,且次要研究终点OS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尽管该研究在统计学上呈阳性结果,但实际临床意义并不显著。
在肺癌ADC药物的临床研究领域,中国研究者处于领先地位。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团队主导的OptiTROP-Lung03研究在本次ASCO年会上公布了结果。该研究针对EGFR突变且靶向治疗和化疗失败的非鳞状NSCLC患者,比较了TROP2 ADC与多西他赛的疗效。结果显示,TROP2 ADC组的ORR显著提高至45.1%,而多西他赛组为15.6%;同时,PFS和OS数据也均有明显改善。该研究结果有望被纳入未来指南,从而改变临床实践,并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
对于KRAS G12C突变的肺癌患者,尽管靶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PFS期仍不理想,通常仅为6个月~9.2个月。在2025年ASCO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团队公布了一项关于KRAS G12C抑制剂Sosimerasib的临床研究结果。在含铂化疗和/或PD-1/PD-L1免疫治疗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中,Sosimerasib单药治疗的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达到52.4%,疾病控制率(DCR)为87.6%,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有望为KRAS突变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然而,面对KRAS G12C突变患者PFS较短的临床挑战,联合治疗策略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次ASCO年会上公布的两项研究——olomorasib联合免疫治疗的LOXO-RAS-20001研究和adagrasib联合免疫治疗的KRYSTAL-7研究的II期部分,均展示了免疫联合治疗的希望,进一步印证了联合治疗的潜力。然而,在期待更多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到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肝毒性问题,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
在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领域,近期有两项重要研究值得关注。CAMPASS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牵头开展,针对PD-L1阳性、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比较了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慰剂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的PFS期显著延长,ORR也有提高,这一结果令人振奋。
TQB2450-III-12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牵头,采用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化疗序贯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维持治疗方案,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替雷利珠单抗维持治疗方案,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结果显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方案的PFS数据和ORR均有改善。这两项研究均采用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的方案,除了PFS数据的阳性结果外,是否能带来更长期的OS获益,值得期待。
此外,ADC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中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TROPION-Lung2研究探索了Dato-DXd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铂类化疗用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双药方案(Dato-DXd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与三药方案(Dato-DXd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铂类化疗)在缓解率方面相似,但双药方案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国产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也在相关研究中展现出潜力。OptiTROP-Lung01研究探索了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PD-L1单抗Tagitanlimab(KL-A167)治疗非鳞状NSCLC患者的效果。亚组分析显示,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患者均能从治疗中获益,体现了该方案的广泛适用性。目前,多项针对TROP2 ADC的III期研究正在开展中,ADC联合免疫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是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
小细胞肺癌
在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近期也有诸多重要临床研究进展,特别是在一线免疫维持治疗和二线治疗方面。IMforte研究聚焦于芦比替定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PFS期和OS期。该研究结果已被《柳叶刀》(Lancet)杂志接收,有望成为临床实践的新标准。
DeLLphi-304研究则关注SCLC的二线治疗。研究显示,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SCLC患者中,双特异性抗体Tarlatamab相较于化疗能够显著改善OS和PFS,缓解率也有所提升。然而,Tarlatamab的应用价格较高,如何提高药物可及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2025ASCO年会后临床实践标准梳理
报告的最后,周教授对2025ASCO年会后肺癌临床实践标准进行了梳理。
早期NSCLC CheckMate-816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明确了PD-1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的重要性
EGFR突变人群是否要接受EGFR-TKI的新辅助治疗,还需要观察到NeoADAURA研究中EFS终点有意义的差异;
SBRT+新辅助/同步/辅助阿替利珠单抗未能改善早期不可手术NSCLC的PFS期和OS期,SBRT仍是早期不可手术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 EGFR-TKI治疗后出现MET扩增,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有望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正在成为EGFR-TKI和含铂化疗进展后更优的治疗选择
KRAS G12C抑制剂若想进入一线治疗领域,需期待III期研究结果的公布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
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用于PD-L1阳性NSCLC以及一线肺鳞癌的维持治疗的两项III期研究阳性提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或将为NSCLC一线治疗增加新的治疗选择
SCLC
一线诱导化疗后卢比替定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以及二线Tarlatamab的治疗方案,有望构建为ES-SCLC的新治疗模式
本届BOC/BOA大会精彩纷呈网上配资炒股门户,为广大与会临床学者提供了一场高质量的肿瘤学术盛宴!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还将继续整理现场专家的报告内容,持续为广大读者带来高质量的学术内容。
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