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顾恺之传》对顾恺之的评价可谓简洁却深刻:“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这六个字成了对顾恺之一生最为准确、全面的总结配资坊股票配资网址。
“才绝”表明他博学多才,精通诗书画等各个领域;“画绝”则是指他在绘画方面无与伦比,特别擅长人物、佛像、禽兽以及山水画作;而“痴绝”则反映了他不拘世俗,拥有不合流俗的生活态度和独特品质。在这三绝中,“画绝”更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部分。
顾恺之,东晋著名的画家、诗人以及绘画理论家,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充满才气。他的诗赋、书法以及绘画皆有独到之处,因此被后人称为“画绝、文绝与痴绝”!他是中国山水画的鼻祖之一,与陆探微、张僧繇并列为“六朝三大家”,并以其代表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图》《斫琴图》等画作闻名遐迩。
展开剩余83%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女史箴图》这幅具有中国美术史重要地位的作品原作已经散佚,至今只留存了两份摹本:其中一份宋代的摹本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份唐代的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被英军劫掠,目前陈列在英国伦敦的英国博物馆。
顾恺之不仅在艺术上成就非凡,他的人格魅力同样吸引了众多人。他性格幽默、风趣,待人亲和,且生活态度不随波逐流,拒绝趋炎附势。让我们一同走进顾恺之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
公元348年,顾恺之诞生在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顾悦之曾担任东晋的尚书左丞,负责处理朝廷中的禁令与庶务。顾恺之不仅天资聪颖,还具备幽默风趣的性格,这与通常的文人形象大相径庭。
有一次,他创作完《筝赋》后,幽默地对他人说道:“我作赋的造诣可堪比嵇康弹琴,喜欢它的人自然会欣赏其中的高雅与独特,若不喜欢的人自然也会忽略它。”东晋的大司马桓温十分欣赏顾恺之的才华,任命他为参军,担任幕僚。
桓温去世后,顾恺之去扫墓时,感叹道:“你的死犹如大山崩裂,海洋枯竭,我们这些鸟鱼将失去生存依赖。”有些人听后讥笑顾恺之:“你这样推崇桓温,却为何不为他的死哭泣?”顾恺之则幽默地回应:“我的哭声如春雷震破山峰,我的眼泪如江河汇入大海。”顾恺之的幽默诙谐与真挚的情感,令人深感敬意。若他生活在现代,也许会是一位非常有趣的“逗比”人物,大家都会愿意与他为友。
不久后,顾恺之担任了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也逐渐与殷仲堪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一次他请假回家,殷仲堪特意为他准备了一顶帆布帐篷。走到一处叫破冢的地方休息时,忽然遭遇大风,帐篷被吹倒。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时,幽默地说道:“地方名叫破冢,我们的帐篷被风吹倒,就像破茧而出了。”顾恺之的幽默无时无刻不在展示他机智的一面。
他还有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吃甘蔗时,从尖部开始吃,而不是从最甜的根部。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这是渐入佳境啊。”他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从最难开始做,才会更加懂得成长的甜美。
顾恺之的“倒吃甘蔗”法,不仅展示了他幽默风趣的个性,更隐含着人生的哲理。他的智慧与幽默往往让他成为众人心目中的经典人物。
顾恺之一生的“三绝”——“才绝、画绝与痴绝”无疑成为古今流传的佳话,其中“画绝”尤为盛名。
传闻顾恺之幼时,母亲不幸去世,令他心生怨怼。其他小朋友都有母亲,而他只有父亲,他常常缠着父亲问:“我为什么没有母亲?”父亲只能耐心地描述母亲的模样,顾恺之便依照描述一次次地画母亲的肖像,最终直到父亲满意地表示像极了母亲,他才停笔。从这段故事中,顾恺之不屈不挠的个性得以体现,这种坚持让他在绘画艺术上不断进步,最终成就了“画绝”之名。
顾恺之的绘画才华与书法造诣令人叹为观止。谢安曾高度评价他,认为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堪称空前绝后。他的画作,尤其是人物画,常常因细致入微、神韵生动而让人惊叹不已。有趣的是,顾恺之每次画人物时,总是把眼睛留到最后,几乎几年不点眼睛。有朋友问他原因,他则解释道:“人体的四肢美丑无关紧要,最重要的反而是眼睛,它能传达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这一“以形写神”的艺术理念,成为顾恺之绘画风格的核心。
他还为嵇康绘制过肖像,虽画得栩栩如生,但他自己却认为,“画嵇康弹五弦琴容易,画他目送归鸿的神情才是真正的挑战。”他对人物神韵的把握,堪称一绝。
顾恺之的聪明才智不仅仅体现在绘画上,生活中的机智和情商同样让人敬佩。有一次,他送给桓温之子桓玄一些自己珍爱的画作,谁知桓玄将画偷偷取走,重新钉好封条还给他。顾恺之却轻松一笑,幽默地说:“我的画神妙通灵,变得如此快,就像凡人得道升仙了。”他的智慧与幽默,让他即使身处官场,也始终能游刃有余。
顾恺之一生虽然生活在动荡的时期,但他依然通过自己的才华与人格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他的《女史箴图》不仅仅是艺术的珍品,更承载着对历史人物与女性精神的深刻理解和体现。
顾恺之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的开创者,也是“以形写神”的人物画的奠基人。无论是《洛神赋图》还是《女史箴图》,他都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将人物与背景、空间与时间融为一体,堪称传统绘画的巅峰之作。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颂,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化人物。
发布于:天津市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